在鍋爐油提煉過程中,檢查雜質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方法:
1.目視檢查法
操作:直接取适量的待檢鍋爐油樣品,放置于透明的玻璃量筒或者廣口瓶等容器中,在充足的自然光或白色燈光下,仔細觀察油品的外觀狀況。正常的精煉鍋爐油應是澄清、透亮的液體 ,如果油液出現渾濁、有懸浮微粒、色澤暗沉等情況,大概率存在雜質。
優點:操作簡單便捷、無需借助複雜儀器,能快速對油品質量有初步判斷。
缺點:隻能發現粒徑較大、數量較多的雜質,對于細微雜質難以察覺。
2.過濾檢測法
操作:選用合适孔徑的濾紙或者濾網,将一定量的鍋爐油緩慢倒入過濾裝置。過濾完成後,仔細查看濾紙或濾網上殘留的物質,若有固體顆粒、膠質、纖維等殘留,就表明油品含有雜質。比如,使用精度 5 微米的濾紙過濾後,濾紙上出現深色污漬,就說明有超 5 微米的雜質。
優點:能直觀看到被截留的雜質形态、顔色、數量,判斷雜質類型,還可通過對比不同孔徑過濾結果,預估雜質粒徑分布。
缺點:檢測速度慢,操作不當易造成油品損失,而且無法檢測溶解在油中的雜質。
3.離心分離法
操作:把鍋爐油樣品轉移至離心管,放入離心機,依據油品特性設定合适的轉速與離心時長,一般轉速在 3000 - 5000 轉 / 分鍾,離心 10 - 30 分鍾。離心結束後,觀察離心管底部和管壁是否有沉澱層,若有,就說明油裏有雜質,沉澱量越大,雜質含量越高。
優點:可以快速将雜質基于密度差異與油體分離,對微小雜質也有較好分離效果,适合批量檢測。
缺點:設備成本較高,需專業離心機;不同油品離心參數不同,摸索耗時費力。
4.儀器分析法
原子吸收光譜法:當懷疑油品中有微量金屬雜質時可采用。先将鍋爐油消解處理,使其中金屬元素轉變爲離子态,進入原子化器形成原子蒸汽,特定光源輻射被蒸汽中金屬原子吸收,根據吸收程度定量分析鐵、鎳、釩等金屬雜質含量。
紅外光譜法:利用紅外光照射鍋爐油樣品,不同化學鍵在紅外區有特征吸收峰,雜質會使油品光譜圖出現異常吸收峰,據此判定有機雜質成分、含量,例如含氧化合物、多環芳烴類雜質。
優點:檢測精度比較高,能正确測定各類雜質的微量成分與含量,爲油品深度精煉提供正确數據支持。
缺點:儀器昂貴,操作複雜,需專業技術人員,檢測成本高,檢測周期長。